師父勉勵

當修七種心

當修七種心
 
各位道友們我們一起來思考學佛的意義為何?

慈悲三昧水懺的經文中提及『懺悔三障欲滅三障,當用何等心,可令此障滅除,先當興七種心,以為方便,然後此障,乃可得滅,何等為七,一者慚愧,二者恐怖,三者厭離,四者發菩提心,五者怨親平等,六者念報佛恩,七者觀罪性空。』


 
一、慚愧諸佛已經成佛吾等仍流轉生死

二、恐怖地獄諸苦當修善業

三、感世間諸苦當發心修行出輪回之苦

四、利他為菩提心之根本

五、世間男女皆互為過去父母師長六親眷屬當平等對待

六、真正修行善法是真報佛恩

七、善、惡罪性本空,當解佛教授之空性義理方可真正去執

 

希望大家都能修持這七種心,懺悔發願,善用自心,把握人身難得的修行機會,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替人著想,用同理心相互對待,不求他人回報,更不求自己的安樂為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,勤策修學三寶,所作業不失,只求一顆善良凡事以「利他」為首願的菩提心,為自己種下福田,讓善根不滅,使人快樂自在,「利他」為菩提心的根本之道,然而怨親平等是最難修持而成的,用不同的角度轉念,用時間訓練自己的修行,從不起煩惱開始起步,再接再勵,互相成就,共同勉勵!

人的自性本質都是相同的,世間有為皆為幻法,然我們所做的業不失「黑業、白業」,今世所感之一切皆是累世所得,若懷抱著一顆小小的善念,都會增加自己的福報,一切人世間的好與壞都是自己累積而來的,而修行就是要改正自己的習性,習性也是累世而成的一種人格特質,藉由修行改正及惕勵自身的習性,不順著原本的習性,就是一種修行,修身,修戒,修心,修持一顆清淨謙卑向學的心,或許過去的種種已經不小心造了不好的業,但只要願意修正自己,懺悔改過,一切願力能大於業力,天底下沒有做不到的事情,但看你下定決心了沒有。

【鹽喻經】裡面有說,一個人如果惡業做得多,善業做得少,惡業就像一大坨鹽,而善業就像少量的水,當人把鹽放到水裡,由於鹽多水少,這些水將鹹得無法飲用,那就如同惡業的果報大到讓人難以承擔,但假使我們覺醒之後,願意修持善業,起懺悔心,以修行戒定慧的方式為這些鹹水注入新的清水,而人的生命雖無法掌控長短,但只要願意修持自己,就會有足夠的時間把鹹水沖淡,甚至讓清水增加到恆河的水那麼多,或許當我們要飲用的時候,鹽巴或許還沒減少,但經由不斷努力,然而水就變得可以入口啦!

佛法的殊勝,如人飲水冷暖自知,讓我們一起用慈悲的大愛回餽社會,以世界和平安樂為自身的安樂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