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身難得
阿含經中記載著 : 「人身難得好比盲龜遇浮木」。經中說到大海中有一隻盲海龜,百年才得以浮出水面一次,而海中的浮木有一個孔,這個孔又剛好夠海龜頭可鑽出的大小,浮木在海上載浮載沉的,盲海龜很不容易才可以鑽出孔而浮上水面,而我們這世可以得到人身,就如同盲龜遇浮木般的不容易,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此生好好修行免得一失人身萬劫不復。
佛陀因眾生根性的不同,因材施教。現今修行的法門很多樣化,自古至今演變出許許多多的修行方法,然而我們該如何辨視正知正見正確的修行方法,是一大要事。
只要我們知足感恩善用其心,就是一種修行,一種智慧,而智慧是如何產生的?就由清淨心中習得而來的,而清淨心又是如何產生的?就由如法修學佛的正知見而來的。
而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功課,真正的智慧就是要學會不起煩惱,用清澈無染的生命態度來看待生活,水是流動的,或許時而渾濁蒙塵也因為流動而再度獲得清淨,人也是一樣,
可能因為外在的人事物而感到困擾憂慮,只要堅信一切都會慢慢過去的,自然就清淨啦,這些道理都是需要長時間的歷練與體悟才會身體力行的,要做到無私無我的理性智慧,需要放下我執從
生活做起,希求正法就是學習開智慧的重要心態,用怎樣的心態面對別人就是對待自己。
在生活中要把握可以修行的機會,能遇到善知識的我們是很有福報的,佛法難聞今已聞,用功誦經、拜佛、持咒,明白佛的真實教義修善業種福田,發願懺悔,積集資糧淨除罪障懺悔改過。從
根本修起,不可常常想著要一步登天。
ㄧ入佛寺大門就可督促我們收攝身口意,減少不必要的煩惱,放下世俗繁擾用功辦道。用佛法的藥醫治我們的身心。
親近善知識,學習善知識的言行、慈悲心,切勿只看他人缺失,而錯失修正自己的好時機,看他人參自己。人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。
菩提心以利他為本,如何利他 ? 還得有自知之明,自己是否正見具足,否則以盲導盲太危險。正知正見可令眾生解脫六道輪迴。顯教是入密之前的基礎,不容忽視。祖師大德言 : 入密若無顯教基礎,很容易誤入歧途。然而奉勸所有道友們,先從調伏自己的貪、嗔、癡,基本的五戒十善手。末想一步登天。
大眾!珍重 ! 自重 ! 阿彌陀佛 !
佛陀因眾生根性的不同,因材施教。現今修行的法門很多樣化,自古至今演變出許許多多的修行方法,然而我們該如何辨視正知正見正確的修行方法,是一大要事。
只要我們知足感恩善用其心,就是一種修行,一種智慧,而智慧是如何產生的?就由清淨心中習得而來的,而清淨心又是如何產生的?就由如法修學佛的正知見而來的。
而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功課,真正的智慧就是要學會不起煩惱,用清澈無染的生命態度來看待生活,水是流動的,或許時而渾濁蒙塵也因為流動而再度獲得清淨,人也是一樣,
可能因為外在的人事物而感到困擾憂慮,只要堅信一切都會慢慢過去的,自然就清淨啦,這些道理都是需要長時間的歷練與體悟才會身體力行的,要做到無私無我的理性智慧,需要放下我執從
生活做起,希求正法就是學習開智慧的重要心態,用怎樣的心態面對別人就是對待自己。
在生活中要把握可以修行的機會,能遇到善知識的我們是很有福報的,佛法難聞今已聞,用功誦經、拜佛、持咒,明白佛的真實教義修善業種福田,發願懺悔,積集資糧淨除罪障懺悔改過。從
根本修起,不可常常想著要一步登天。
ㄧ入佛寺大門就可督促我們收攝身口意,減少不必要的煩惱,放下世俗繁擾用功辦道。用佛法的藥醫治我們的身心。
親近善知識,學習善知識的言行、慈悲心,切勿只看他人缺失,而錯失修正自己的好時機,看他人參自己。人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。
菩提心以利他為本,如何利他 ? 還得有自知之明,自己是否正見具足,否則以盲導盲太危險。正知正見可令眾生解脫六道輪迴。顯教是入密之前的基礎,不容忽視。祖師大德言 : 入密若無顯教基礎,很容易誤入歧途。然而奉勸所有道友們,先從調伏自己的貪、嗔、癡,基本的五戒十善手。末想一步登天。
大眾!珍重 ! 自重 ! 阿彌陀佛 !